胀气、腹泻、皮痒…食物不耐受?一文看懂如何选择特种酶补充剂
导言:有些人一吃豆制品就胀气、屁多;有的吃了花椰菜、芹菜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而有的人喝点酒就脸红、头痛……。诸如此类,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除了体内天生就缺乏某些消化酶外,在压力、更年期和老年等群体中尤为常见。这些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食物不耐受(又称食物敏感)是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可在1小时至数天发生,各年龄段都存在。其常见症状包括腹胀、腹泻,偏头痛、失眠和荨麻疹等,可累及消化、神经和免疫等全身多个系统。据报道,全球大约有20%人群存在食物不耐受1。
主要参考来源:
1. Tuck CJ et al. Food Intolerances. Nutrients. 2019 Jul 22;11(7):1684.
2. Turnbull JL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and food intolerance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41:3–25.
3. 哈佛大学公共出版,https://www.health.harvard.edu/diseases-and-conditions/a-new-diet-to-manage-irritable-bowel-syndrome
4. Di Costanzo M et al. Lactose intoleranc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s. Ann Nutr Metab. 2018;73 Suppl 4:30-37.
5. Available at. https://www.3fadao.com/a/mei_jiaosu3/16849.html
6. Cárdenas-Torres FI et al.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An update. Medicina (Kaunas). 2021;57(6):526.
7. Available at. https://www.rmzxw.com.cn/c/2016-12-30/1255604.shtml
8. Bellini M et al. Low FODMAP Diet: Evidence, Doubts, and Hopes. Nutrients. 2020 Jan 4;12(1):148.
9. Jochum C. Histamine Intolerance: Symptoms, Diagnosis, and Beyond. Nutrients. 2024 Apr 19; 16(8):1219.
10. Skypala IJ et al. Sensitivity to food additives, vaso-active amines and salicylat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lin Transl Allergy. 2015 Oct; 5:34.
来源:本网编辑 2025.03.31.
食物不耐受(又称食物敏感)是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可在1小时至数天发生,各年龄段都存在。其常见症状包括腹胀、腹泻,偏头痛、失眠和荨麻疹等,可累及消化、神经和免疫等全身多个系统。据报道,全球大约有20%人群存在食物不耐受1。

图1. 食物不耐受(图源:互联网)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具有相类似的症状,但二者并不相同。前者涉及日常的多种食物,包括奶、豆或面制品,甚至许多水果、蔬菜等,而食物过敏是一种对食物蛋白成分的免疫介导反应,约影响1-2%的成人2。食物过敏可能危及生命,而食物不耐受并没有那么严重。不过,它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体征和症状,并干扰生活质量。
虽然食物不耐受很常见,但其医疗诊断并不简单,需要了解各种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作时间。这因可能存在的各种食物敏感机制而变得更加复杂,从体内酶缺乏(如乳糖吸收不良)、药理(如咖啡因)以及非特异性胃肠道功能障碍等2。
避免敏感食物仍然是医疗上唯一能采取的治疗手段。然而,无论是保持无麸质饮食,还是避开含有组胺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顾全。此外,对苹果、花菜和豆制品等许多水果和蔬菜不耐受导致的肠易激综合征(IBS),虽然减少摄入这些食物会显著缓解相关的症状,但是,那些蔬菜和水果都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等3。
食物敏感是全球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针对主要类型的食物不耐受,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研究和开发了多种消化酶制剂,包括针对麸质敏感的肽酶、可降解产气碳水化合物(FODMAP)的α半乳糖苷酶,以及可分解组胺的二胺氧化酶(DAO)等。这些酶制剂均通过了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有的还被FDA获准作为非处方药(OTC)或列入补充药物清单(Listed Complementary Medicine)而进入市场。它们是目前全球广受欢迎的特种消化酶产品,有的是单一成分产品,有的与其他消化酶配方成品(如图2)。

图2.全球针对食物不耐受的主要消化酶(来源:法道国际营养)
1.乳制品不耐受:
乳制品包括鲜奶、各种奶酪、酸奶和冰淇淋等。乳制品不耐受会导致胃肠道和/或呼吸道、皮肤症状4。它实际上包括二方面:
2.麸质不耐受:
麸质(又称面筋)是存在于小麦等谷物的主要蛋白质,可导致对麸质敏感人群的消化不适和其他症状。麸质不耐受又称非乳糜泻麸质敏感(NCGS,简称麸质敏感),它既非乳糜泻,也不是小麦过敏6。
麸质不耐受症状与乳糜泻相似如:腹泻、便秘和腹胀,且比乳糜泻症状出现更早、更快。乳糜泻患者通常在摄入麸质后至少一天才出现症状。
麸质在胃酶中不能被完全分解,不过,大部分人能耐受并将其排出体外,只有少部分人因不耐受才出现症状,如乳糜泻、NCGS和疱疹样皮炎等患者。据报道,全球约1%人口(包括中国)存在乳糜泻,而麸质敏感和小麦过敏则可能高出数倍7。
保持无麸质饮食是唯一的治疗措施。但是,无麸质饮食实际上难以100%做到,因为面筋蛋白在许多产品中都存在,包括调味品、酱汁、糖果、饮料和加工肉类。社交活动、旅行等都给无麸质饮食带来很大挑战。
幸运的是,国际上已经有几种经过临床验证的酶制剂有助于分解未完全消化的麸质肽,降低其免疫毒性。然而,它们并不能替代无麸质饮食,而是降低在意外摄入麸质时所带来的症状风险。这些酶补充剂包括:GluteGuard(一种专利特制的木瓜酶)、脯氨酰内肽酶(Tolerase G,一种专利黑曲霉衍生物)等。它们是目前全球临床研究最多的抗麸质酶制剂,GluteGuard可用于经过医学诊断为麸质敏感(包括乳糜泻)的成人患者;Tolerase G适于3岁以上各年龄段的麸质敏感患者。
3.FODMAP不耐受
FODMAP(可发酵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的英文缩写)代表一组短链碳水化合物,因未完全消化吸收而进入大肠后发酵产生胀气、屁多和腹痛等症状,这与压力、荷尔蒙变化等有关,并可影响高达76%的IBS患者3。IBS患者通常对高FODMAP食物更敏感,包括洋葱、豆类、乳制品和苹果、樱桃等有核水果。FODMAP是近年来全球医学的研究热点8。
FODMAP基本涵盖了日常的饮食部分,包括如下:
FODMAP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如果一味追求低FODMAP饮食,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带来负面作用包括肠道菌丰度降低、钙吸收减少等。
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由肠道菌产生的酶,它能分解豆制品、花椰菜和全谷物等易产生气体或腹胀的食物。实际上,含α半乳糖苷酶的品牌产品Beano®早已作为非处方OTC药及膳食补充剂在北美线下(Walgreen、Walmart等)和线上(如亚马逊)广泛销售(如图3)。
此外,α半乳糖苷酶常与蔗糖酶、半纤维素酶等配方作为消化酶补充剂专门用于FODMAP等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因此,在市场上可选择含有α半乳糖苷酶的消化酶产品,例如全谱型消化酶、减少胀气的消化酶等(如图2)。
4.组胺不耐受
胺是食物蛋白在储存、发酵或腐烂过程中开始分解时产生的物质。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最常见的胺类是组胺。当体内无法处理高水平的组胺时,就会发生组胺不耐受,引起皮肤、神经、消化和免疫等问题。组胺也是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参与免疫、消化和中枢神经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反应9。
组胺不耐受的常见症状是皮肤发痒、头痛、打喷嚏和眼睛发红,以及胃痉挛和腹泻等。组胺不耐受会产生类似过敏症状,但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约2%的人存在组胺不耐受。
组胺水平升高与体内二种酶不足有关。首先是由肠道产生的二胺氧化酶(DAO),其次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N-甲基转移酶(HNMT)。如果酶(主要是DAO)不足以清除体内的组胺并保持健康水平,它就会积聚并引起类似过敏症状10。
遗传、药物(如抗压药、抗抑郁药、抗酸剂等)和酒精等都会造成体内DAO不足或降低其活性。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炎、乳糜泻和麸质敏感等会影响DAO活性。
富含组胺的食物包括:海鲜、腌制食物(肉类、奶酪、酸菜等),以及红酒、啤酒等,一些蔬菜水果如番茄、菠菜等含组胺,而柑橘则可刺激体内组胺升高。因此,对组胺敏感者不宜进食。
完全避免含组胺食物很困难,补充DAO可能是一种有效方法。从猪肾中提取并经过临床测试的二胺氧化酶(DAOgest®)补充剂已经上市。此外,通过专利培育的豌豆芽并从中提取的DAO在市场上已有销售售。二者都已经使全球部分的组胺不耐受患者受益。
5.其他类型不耐受:
5.1.花生不耐受:主要发生在婴幼童期,成年后发生率明显下降。花生属于豆科植物,花生敏感与其所含的半乳糖、蛋白等有关,成人补充α半乳糖苷酶和一些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缓解。
5.2.咖啡因、水杨酸盐等:
少数人在饮用咖啡后可能引起头晕、颤抖、焦虑、心率升高和失眠等症状。除了咖啡、茶外,咖啡因在一些能量饮料、巧克力等都存在,即使无咖啡因咖啡仍然存在少量的咖啡因。
水杨酸盐天然存在于许多类型的植物中,包括花椰菜、芹菜、草莓、大豆粉和荞麦等,咖啡也高含水杨酸。有少数人存在水杨酸盐不耐受,其中婴幼童高于成人,症状包括荨麻疹、发烧和鼻窦炎,以及胃肠症状等。
食品添加剂:有些人对食品中的一些辅助成分敏感。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不耐受是食用色素、苯甲酸钠和亚硫酸盐,以及甜味剂和糖醇等。
尚无针对上述食物成分的酶补充剂,注意避开或限制摄入是正确方法。此外,有关患者可通过改善肠道功能、防止肠漏症来降低症状风险,例如补充谷氨酰胺、特定益生菌(含凝结芽孢杆菌等)等以增强肠屏功能。
虽然食物不耐受很常见,但其医疗诊断并不简单,需要了解各种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作时间。这因可能存在的各种食物敏感机制而变得更加复杂,从体内酶缺乏(如乳糖吸收不良)、药理(如咖啡因)以及非特异性胃肠道功能障碍等2。
避免敏感食物仍然是医疗上唯一能采取的治疗手段。然而,无论是保持无麸质饮食,还是避开含有组胺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顾全。此外,对苹果、花菜和豆制品等许多水果和蔬菜不耐受导致的肠易激综合征(IBS),虽然减少摄入这些食物会显著缓解相关的症状,但是,那些蔬菜和水果都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等3。
食物敏感是全球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针对主要类型的食物不耐受,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研究和开发了多种消化酶制剂,包括针对麸质敏感的肽酶、可降解产气碳水化合物(FODMAP)的α半乳糖苷酶,以及可分解组胺的二胺氧化酶(DAO)等。这些酶制剂均通过了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有的还被FDA获准作为非处方药(OTC)或列入补充药物清单(Listed Complementary Medicine)而进入市场。它们是目前全球广受欢迎的特种消化酶产品,有的是单一成分产品,有的与其他消化酶配方成品(如图2)。

图2.全球针对食物不耐受的主要消化酶(来源:法道国际营养)
常见食物不耐受类型与消化酶:
1.乳制品不耐受:
乳制品包括鲜奶、各种奶酪、酸奶和冰淇淋等。乳制品不耐受会导致胃肠道和/或呼吸道、皮肤症状4。它实际上包括二方面:
- 乳糖不耐受:全球超过68%人口对乳糖吸收不良,小肠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是其主因。除了遗传、胃肠道疾病等因素外,年龄增长也会导致乳糖敏感,这与体内乳糖酶活性低或减少有关。补充乳糖酶一般就能很好地缓解。市场上,既有单剂的乳糖酶制剂,也有含乳糖酶的消化酶产品。
- 其次,对乳制品中的1β酪蛋白不能充分消化也可引起乳制品不耐受。普通消化酶产品难以分解酪蛋白。已有证据表明,外肽酶DPP4有助于分解酪蛋白5。因此,如果存在乳制品不耐受,则应选择含有外肽酶DPP4的消化酶补充剂(如图)。
2.麸质不耐受:
麸质(又称面筋)是存在于小麦等谷物的主要蛋白质,可导致对麸质敏感人群的消化不适和其他症状。麸质不耐受又称非乳糜泻麸质敏感(NCGS,简称麸质敏感),它既非乳糜泻,也不是小麦过敏6。
麸质不耐受症状与乳糜泻相似如:腹泻、便秘和腹胀,且比乳糜泻症状出现更早、更快。乳糜泻患者通常在摄入麸质后至少一天才出现症状。
麸质在胃酶中不能被完全分解,不过,大部分人能耐受并将其排出体外,只有少部分人因不耐受才出现症状,如乳糜泻、NCGS和疱疹样皮炎等患者。据报道,全球约1%人口(包括中国)存在乳糜泻,而麸质敏感和小麦过敏则可能高出数倍7。
保持无麸质饮食是唯一的治疗措施。但是,无麸质饮食实际上难以100%做到,因为面筋蛋白在许多产品中都存在,包括调味品、酱汁、糖果、饮料和加工肉类。社交活动、旅行等都给无麸质饮食带来很大挑战。
幸运的是,国际上已经有几种经过临床验证的酶制剂有助于分解未完全消化的麸质肽,降低其免疫毒性。然而,它们并不能替代无麸质饮食,而是降低在意外摄入麸质时所带来的症状风险。这些酶补充剂包括:GluteGuard(一种专利特制的木瓜酶)、脯氨酰内肽酶(Tolerase G,一种专利黑曲霉衍生物)等。它们是目前全球临床研究最多的抗麸质酶制剂,GluteGuard可用于经过医学诊断为麸质敏感(包括乳糜泻)的成人患者;Tolerase G适于3岁以上各年龄段的麸质敏感患者。
3.FODMAP不耐受
FODMAP(可发酵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的英文缩写)代表一组短链碳水化合物,因未完全消化吸收而进入大肠后发酵产生胀气、屁多和腹痛等症状,这与压力、荷尔蒙变化等有关,并可影响高达76%的IBS患者3。IBS患者通常对高FODMAP食物更敏感,包括洋葱、豆类、乳制品和苹果、樱桃等有核水果。FODMAP是近年来全球医学的研究热点8。
FODMAP基本涵盖了日常的饮食部分,包括如下:
- 低聚糖:香蕉、洋葱和菊粉…等。
- 双糖/乳糖:各种奶制品、冰淇淋等。
- 单糖:苹果、葡萄、蜂蜜和大部分饮料…等富含果糖,以及豆制品、扁豆、开心果等富含半乳糖。
- 多元醇:花椰菜、芹菜、菇类、鳄梨和玉米、红薯等。
FODMAP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如果一味追求低FODMAP饮食,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带来负面作用包括肠道菌丰度降低、钙吸收减少等。
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由肠道菌产生的酶,它能分解豆制品、花椰菜和全谷物等易产生气体或腹胀的食物。实际上,含α半乳糖苷酶的品牌产品Beano®早已作为非处方OTC药及膳食补充剂在北美线下(Walgreen、Walmart等)和线上(如亚马逊)广泛销售(如图3)。

图3.可分解豆制品、花菜和全谷物等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
此外,α半乳糖苷酶常与蔗糖酶、半纤维素酶等配方作为消化酶补充剂专门用于FODMAP等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因此,在市场上可选择含有α半乳糖苷酶的消化酶产品,例如全谱型消化酶、减少胀气的消化酶等(如图2)。
4.组胺不耐受
胺是食物蛋白在储存、发酵或腐烂过程中开始分解时产生的物质。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最常见的胺类是组胺。当体内无法处理高水平的组胺时,就会发生组胺不耐受,引起皮肤、神经、消化和免疫等问题。组胺也是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参与免疫、消化和中枢神经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反应9。
组胺不耐受的常见症状是皮肤发痒、头痛、打喷嚏和眼睛发红,以及胃痉挛和腹泻等。组胺不耐受会产生类似过敏症状,但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约2%的人存在组胺不耐受。
组胺水平升高与体内二种酶不足有关。首先是由肠道产生的二胺氧化酶(DAO),其次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N-甲基转移酶(HNMT)。如果酶(主要是DAO)不足以清除体内的组胺并保持健康水平,它就会积聚并引起类似过敏症状10。
遗传、药物(如抗压药、抗抑郁药、抗酸剂等)和酒精等都会造成体内DAO不足或降低其活性。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炎、乳糜泻和麸质敏感等会影响DAO活性。
富含组胺的食物包括:海鲜、腌制食物(肉类、奶酪、酸菜等),以及红酒、啤酒等,一些蔬菜水果如番茄、菠菜等含组胺,而柑橘则可刺激体内组胺升高。因此,对组胺敏感者不宜进食。
完全避免含组胺食物很困难,补充DAO可能是一种有效方法。从猪肾中提取并经过临床测试的二胺氧化酶(DAOgest®)补充剂已经上市。此外,通过专利培育的豌豆芽并从中提取的DAO在市场上已有销售售。二者都已经使全球部分的组胺不耐受患者受益。
5.其他类型不耐受:
5.1.花生不耐受:主要发生在婴幼童期,成年后发生率明显下降。花生属于豆科植物,花生敏感与其所含的半乳糖、蛋白等有关,成人补充α半乳糖苷酶和一些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缓解。
5.2.咖啡因、水杨酸盐等:
少数人在饮用咖啡后可能引起头晕、颤抖、焦虑、心率升高和失眠等症状。除了咖啡、茶外,咖啡因在一些能量饮料、巧克力等都存在,即使无咖啡因咖啡仍然存在少量的咖啡因。
水杨酸盐天然存在于许多类型的植物中,包括花椰菜、芹菜、草莓、大豆粉和荞麦等,咖啡也高含水杨酸。有少数人存在水杨酸盐不耐受,其中婴幼童高于成人,症状包括荨麻疹、发烧和鼻窦炎,以及胃肠症状等。
食品添加剂:有些人对食品中的一些辅助成分敏感。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不耐受是食用色素、苯甲酸钠和亚硫酸盐,以及甜味剂和糖醇等。
尚无针对上述食物成分的酶补充剂,注意避开或限制摄入是正确方法。此外,有关患者可通过改善肠道功能、防止肠漏症来降低症状风险,例如补充谷氨酰胺、特定益生菌(含凝结芽孢杆菌等)等以增强肠屏功能。
主要参考来源:
1. Tuck CJ et al. Food Intolerances. Nutrients. 2019 Jul 22;11(7):1684.
2. Turnbull JL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and food intolerance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41:3–25.
3. 哈佛大学公共出版,https://www.health.harvard.edu/diseases-and-conditions/a-new-diet-to-manage-irritable-bowel-syndrome
4. Di Costanzo M et al. Lactose intoleranc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s. Ann Nutr Metab. 2018;73 Suppl 4:30-37.
5. Available at. https://www.3fadao.com/a/mei_jiaosu3/16849.html
6. Cárdenas-Torres FI et al. Non-celiac gluten sensitivity: An update. Medicina (Kaunas). 2021;57(6):526.
7. Available at. https://www.rmzxw.com.cn/c/2016-12-30/1255604.shtml
8. Bellini M et al. Low FODMAP Diet: Evidence, Doubts, and Hopes. Nutrients. 2020 Jan 4;12(1):148.
9. Jochum C. Histamine Intolerance: Symptoms, Diagnosis, and Beyond. Nutrients. 2024 Apr 19; 16(8):1219.
10. Skypala IJ et al. Sensitivity to food additives, vaso-active amines and salicylat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lin Transl Allergy. 2015 Oct; 5:34.
来源:本网编辑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