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为什么AKK菌对瘦身、减肥有效?如何选择和使用?哪些方法可提升AKK菌?
前言:市场上有多种益生菌产品声称可以减肥,然而,只有极少数的菌株经过临床试验有一定疗效。近年来,一种人体肠道共生菌--AKK菌补充剂正在风靡欧美!它被发现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等患者肠道中的数量低于健康人群,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国际顶刊《自然-医学》、《BMJ-糖尿病治疗》等发表。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公开,AKK菌将成为下一代益生菌!
AKK菌已成为最有前景的生物治疗剂之一,已经被科学界提出为下一代益生菌。因为它已被证明对某些代谢综合征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包括改善代谢参数、增强肠道完整性和减少低度炎症等;肠道AKK菌水平与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炎症性肠病等呈负相关。
2021年巴氏消毒的AKK菌已被欧盟确认为一种新食品(NF)原料。基于这些发现和政策,在健康个体和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糖、腰部脂肪多和胆固醇异常等)中使用AKK菌基本是安全的。然而,由于其研究历史较短,在肠道疾病状态下用作治疗的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既有研究表明,天然存在于人类肠道的AKK菌可能通过与胃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直接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等代谢物来发挥作用。AKK菌分解并以肠道的主要成分--粘蛋白为食,这被认为可以刺激肠粘液的周转和产生。其代谢产生的SCFA可以调节食欲,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肠道炎症,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此外,AKK菌可以通过Toll样受体2(TLR2)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TLR2调节许多生物功能,再次包括胰岛素敏感性和肠道屏障完整。
研究还发现,AKK菌增加GPR119内源性大麻素受体的激动剂(2-油酰甘油)来调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GLP-1(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与饱腹感和葡萄糖稳态有关。AKK菌产生的P9蛋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2(ICAM-2)结合,激活磷脂酶C(PLC)、细胞内Ca2+信号传导和CREB。巨噬细胞中P9刺激的IL-6表达参与GLP-1的产生。
AKK菌膜蛋白Amuc_1100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2(TLR2)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TLR2调节许多生物功能,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TLR2蛋白还可以触发一系列抗炎和促炎细胞因子,预防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组织炎症(包括脂肪肝)。
有趣的是,AKK菌的膜蛋白Amuc_1100已被证明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复制活AKK菌的许多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TLR2。Amuc_1100在巴氏消毒的温度下也是稳定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巴氏消毒的AKK菌似乎保留了一些作用。此外,AKK菌确切的作用机制仍在持续研究中。
部分循证如下:
更多有关AKK菌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循证以及参考文献等,可参阅专文:什么是AKK菌 - 下一代益生菌 >>
2.其次,选择知名品牌商项下的AKK菌产品:如果没有上述的AKK菌株编号,则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商所属的产品,在质量上可能较有保障。
3.选择AKK菌配方成分的产品:例如AKK菌配菊粉,AKK菌配其他益生菌株等。
4.活的或死的AKK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为活的AKK菌,少数含有热灭活(巴氏消毒)成分(后生元)。临床研究表明二者都有效和安全,不过,活的AKK菌可能更好。
5.关于AKK菌产品单位(AFU vs CFU):目前大多AKK菌产品标注数量单位为AFU而非通常的CFU(菌落形成单位)。AFU是活性荧光单位的简称,一种新的测量益生菌数量的方法,其能更准确地表述AKK菌数量,尤其对严格厌氧菌(如AKK菌)而言。
了解AKK菌特性和机制、临床循证等,可参阅本网站专文:什么是AKK菌 - 下一代益生菌 >>
来源:本网编辑 2024.08.16.
概述
AKK菌(嗜粘蛋白阿克曼菌)是一种从人类粪便中分离出来的肠道共生菌,由荷兰科学家Derrien和Willen于2004年发现,其典型菌株为MucT(=ATCC BAA-835)。AKK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严格厌氧及不形成孢子,约占健康人体微生物总数的1% - 3%。在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定植于肠道,其占有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百岁老人肠道中高含AKK菌。AKK菌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因为它使用粘蛋白(肠道粘液的主要成分)作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它特异性地存在于胃肠道(主要在后肠)的粘液层中。AKK菌已成为最有前景的生物治疗剂之一,已经被科学界提出为下一代益生菌。因为它已被证明对某些代谢综合征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包括改善代谢参数、增强肠道完整性和减少低度炎症等;肠道AKK菌水平与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炎症性肠病等呈负相关。
2021年巴氏消毒的AKK菌已被欧盟确认为一种新食品(NF)原料。基于这些发现和政策,在健康个体和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糖、腰部脂肪多和胆固醇异常等)中使用AKK菌基本是安全的。然而,由于其研究历史较短,在肠道疾病状态下用作治疗的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作用机制与循证
一些人体研究表明,肠道中较高水平的AKK菌与更好的代谢健康有关,包括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瘦素和肝酶水平。因此,肠道中较少的AKK菌可能与一些健康状况有关,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
既有研究表明,天然存在于人类肠道的AKK菌可能通过与胃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直接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等代谢物来发挥作用。AKK菌分解并以肠道的主要成分--粘蛋白为食,这被认为可以刺激肠粘液的周转和产生。其代谢产生的SCFA可以调节食欲,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肠道炎症,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此外,AKK菌可以通过Toll样受体2(TLR2)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TLR2调节许多生物功能,再次包括胰岛素敏感性和肠道屏障完整。
研究还发现,AKK菌增加GPR119内源性大麻素受体的激动剂(2-油酰甘油)来调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GLP-1(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与饱腹感和葡萄糖稳态有关。AKK菌产生的P9蛋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2(ICAM-2)结合,激活磷脂酶C(PLC)、细胞内Ca2+信号传导和CREB。巨噬细胞中P9刺激的IL-6表达参与GLP-1的产生。
AKK菌膜蛋白Amuc_1100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2(TLR2)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TLR2调节许多生物功能,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TLR2蛋白还可以触发一系列抗炎和促炎细胞因子,预防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组织炎症(包括脂肪肝)。
有趣的是,AKK菌的膜蛋白Amuc_1100已被证明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复制活AKK菌的许多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TLR2。Amuc_1100在巴氏消毒的温度下也是稳定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巴氏消毒的AKK菌似乎保留了一些作用。此外,AKK菌确切的作用机制仍在持续研究中。

图示. AKK菌代谢分子机制(Si J et al | Gut Microbes.2022)
部分循证如下:
- 肥胖/超重:2019年发表在《Nature Med》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每天服用1010 CFU AKK菌(活的或经巴氏消毒)持续三个月,有效改善代谢参数,降低了体重、臀围、总胆固醇和脂肪量,耐受性良好,没有副作用。
- 2型糖尿病:根据《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2020)的一项RCT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受试者(n=76)施用含有AKK菌配方的制剂3个月后,餐后血糖峰值降低32.5%,糖化血红蛋白值(Alc)降低0.6%,受试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更多有关AKK菌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循证以及参考文献等,可参阅专文:什么是AKK菌 - 下一代益生菌 >>
使用量和方法
- 根据现有研究,AKK菌使用剂量范围:109 – 1011菌落形成单位(CFU),即10 – 1000亿 CFU之间/天。
- 欧盟建议的每天最高剂量:5 x 1010 CFU(500亿CFU),用于成人或特殊医疗目的。
- 建议随餐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酸对AKK菌活性的破坏。
- 参照具体产品使用说明。
- 一项用于肥胖/超重人群的金标准临床试验用量:1010 CFU,即100亿/天,持续3个月。
来源与可能缺乏
- AKK菌作为人类共生菌,在90%以上的健康人体内存在;在出生后首年就开始定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发现百岁老人体内高含AKK菌。
- 肥胖/超重人群,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AKK菌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补充有利于改善有关症状。
与营养或食物关系
益生元(如菊粉)、植物多酚(来自葡萄、苹果等)和白藜芦醇等,有助于促进AKK菌生长。与药物等相互关系
- 二甲双胍主要储存在在肠道中(高于血浆300倍),可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AKK菌生长和恢复。
- 减肥手术有助于恢复肠道有益微生物水平,包括AKK菌。
- 肠道疾病:初步研究发现,有些肠道疾病患者AKK菌明显偏高,其相互关系仍在研究。
安全注意事项
- 按照推荐剂量服用,AKK菌基本是安全的,没有不良反应。
- 肠道疾病患者:可能加重肠道损伤,不建议自行服用,需谨遵医嘱。
- 儿童:暂无相关研究数据,不建议服用,或遵医嘱。
- 妊娠和哺乳期:仍缺乏安全研究,不建议服用。
附:如何选择AKK菌产品
1.首选具有临床研究支持的产品:产品标签含有明确的AKK菌株名称/编号,而非统称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此外,可登陆品牌商的官网,查阅其是否有知名的医疗、科研机构等背书或合作,并能浏览其相关的临床研究资讯。2.其次,选择知名品牌商项下的AKK菌产品:如果没有上述的AKK菌株编号,则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商所属的产品,在质量上可能较有保障。
3.选择AKK菌配方成分的产品:例如AKK菌配菊粉,AKK菌配其他益生菌株等。
4.活的或死的AKK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为活的AKK菌,少数含有热灭活(巴氏消毒)成分(后生元)。临床研究表明二者都有效和安全,不过,活的AKK菌可能更好。
5.关于AKK菌产品单位(AFU vs CFU):目前大多AKK菌产品标注数量单位为AFU而非通常的CFU(菌落形成单位)。AFU是活性荧光单位的简称,一种新的测量益生菌数量的方法,其能更准确地表述AKK菌数量,尤其对严格厌氧菌(如AKK菌)而言。
了解AKK菌特性和机制、临床循证等,可参阅本网站专文:什么是AKK菌 - 下一代益生菌 >>
来源:本网编辑 2024.08.16.